第一個用斜體是屬名,如牠的姓氏;第二個用斜體是種名,像牠的名字。
普福來灰蝶
Freyeria putli
(Grass Jewel)
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
生境
林邊
在樹林邊緣、林中小徑和溪流附近,由於陽光能直接射入,令灌木及雜草有機會生長。當中有不少是蝴蝶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。因此這種生境通常都能發現較多的蝶種。溪邊的濕地往往聚集了不少粉蝶在吸水,大樹的傷口是蛺蝶喜歡逗留的地點,而正在開花的植物更是所有蝴蝶的最愛。
網絲蛺蝶、忘憂尾蛺蝶、巴黎翠鳳蝶、幻紫斑蛺蝶、大絹斑蝶、虎斑蝶、報喜斑粉蝶、電蛺蝶
樹林
主要由較成熟的喬木或竹林組成,植物和光度有分層現象,有些樹林的樹冠密集,只有小量陽光能透到地面。幽暗的環境令林中氣溫較林外低,濕度亦較高。地面的植物不多,而且多舖滿落葉。樹林內的蝴蝶種類通常較貧乏,顏色亦偏樸素,只會在地面附近活動和經常停留。
暮眼蝶、串珠環蝶、鳳眼方環蝶、枯葉蛺蝶、白傘弄蝶、蒙鏈陰眼蝶、小眉眼蝶、百嬈灰蝶
草原,灌木
部分丘陵坡地由於土壤貧瘠或常受山火影響,植被較為矮小,主要由矮小的灌叢和雜草組成,亦有部分是廢棄的農耕濕地。因為缺乏遮蔽,導致環境較乾燥而氣溫較高。在草原上常會發現眼蝶和弄蝶,因為牠們都是以禾本科的野草為寄主植物。
翠藍眼蛺蝶、無標黃粉蝶、小三矍眼蝶、黃斑弄蝶、金斑蛺蝶、斐豹蛺蝶、達摩鳳蝶、蛇目褐蜆蝶
山頂高地
在郊區的山頂和丘陵上,常有不少雄性蝴蝶聚隻,等候交配機會。牠們會站在山上的有利位置進行監視,把其他飛進範圍內的雄蝶驅逐。由於山頂位置狹窄,卻能把附近區域的蝴蝶聚集過來,所以植物繁茂的山頂往往能看到不少極稀有的種類。
帥蛺蝶、紅肩鋸粉蝶、薰衣琉璃灰蝶、雙色帶蛺蝶、大斑尾蜆蝶、雙尾灰蝶、寬帶青鳳蝶、褐斑鳳蝶
市郊地區
雖曾人為干擾嚴重,缺乏天然植被,亦受污染影響。但在市區 (尤其是公園內) 仍有不少蝴蝶活動。牠們除了忍受污染的能力較強外,寄主植物的分佈也是牠們能在市區繁衍的主要原因。牠們的寄主植物往往是家居栽種的植物,行人道上的樹木和路旁的野草,甚至高層住宅的年桔也可能成為鳳蝶幼蟲的美食。
鶴頂粉蝶、東方菜粉蝶、玉帶鳳蝶、酢漿灰蝶、統帥青鳳蝶、曲紋紫灰蝶、翠袖鋸眼蝶、素弄蝶
來自郊野情報蝴蝶篇
在樹林邊緣、林中小徑和溪流附近,由於陽光能直接射入,令灌木及雜草有機會生長。當中有不少是蝴蝶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。因此這種生境通常都能發現較多的蝶種。溪邊的濕地往往聚集了不少粉蝶在吸水,大樹的傷口是蛺蝶喜歡逗留的地點,而正在開花的植物更是所有蝴蝶的最愛。
網絲蛺蝶、忘憂尾蛺蝶、巴黎翠鳳蝶、幻紫斑蛺蝶、大絹斑蝶、虎斑蝶、報喜斑粉蝶、電蛺蝶
樹林
主要由較成熟的喬木或竹林組成,植物和光度有分層現象,有些樹林的樹冠密集,只有小量陽光能透到地面。幽暗的環境令林中氣溫較林外低,濕度亦較高。地面的植物不多,而且多舖滿落葉。樹林內的蝴蝶種類通常較貧乏,顏色亦偏樸素,只會在地面附近活動和經常停留。
暮眼蝶、串珠環蝶、鳳眼方環蝶、枯葉蛺蝶、白傘弄蝶、蒙鏈陰眼蝶、小眉眼蝶、百嬈灰蝶
草原,灌木
部分丘陵坡地由於土壤貧瘠或常受山火影響,植被較為矮小,主要由矮小的灌叢和雜草組成,亦有部分是廢棄的農耕濕地。因為缺乏遮蔽,導致環境較乾燥而氣溫較高。在草原上常會發現眼蝶和弄蝶,因為牠們都是以禾本科的野草為寄主植物。
翠藍眼蛺蝶、無標黃粉蝶、小三矍眼蝶、黃斑弄蝶、金斑蛺蝶、斐豹蛺蝶、達摩鳳蝶、蛇目褐蜆蝶
山頂高地
在郊區的山頂和丘陵上,常有不少雄性蝴蝶聚隻,等候交配機會。牠們會站在山上的有利位置進行監視,把其他飛進範圍內的雄蝶驅逐。由於山頂位置狹窄,卻能把附近區域的蝴蝶聚集過來,所以植物繁茂的山頂往往能看到不少極稀有的種類。
帥蛺蝶、紅肩鋸粉蝶、薰衣琉璃灰蝶、雙色帶蛺蝶、大斑尾蜆蝶、雙尾灰蝶、寬帶青鳳蝶、褐斑鳳蝶
市郊地區
雖曾人為干擾嚴重,缺乏天然植被,亦受污染影響。但在市區 (尤其是公園內) 仍有不少蝴蝶活動。牠們除了忍受污染的能力較強外,寄主植物的分佈也是牠們能在市區繁衍的主要原因。牠們的寄主植物往往是家居栽種的植物,行人道上的樹木和路旁的野草,甚至高層住宅的年桔也可能成為鳳蝶幼蟲的美食。
鶴頂粉蝶、東方菜粉蝶、玉帶鳳蝶、酢漿灰蝶、統帥青鳳蝶、曲紋紫灰蝶、翠袖鋸眼蝶、素弄蝶
來自郊野情報蝴蝶篇
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
蝴蝶
蝴蝶是一種美麗而難以捉摸的昆蟲,牠們為植物傳播花粉,在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蝴蝶的英文 Butterfly 相信源自一種普遍的英國品種 - 歐洲鈎粉蝶 European Brimestone。Brimestone 是硫磺的舊稱,跟牠的黃色相近。既懂飛行又一身似牛油的澄黃,這種昆蟲順理成章地冠以 Butterfly 的名稱。
昆蟲於四億年前在地球出現,約二億六千萬年後方有蛾類的踪跡,而蝴蝶則要多七千萬年始現於世。
牠們成功生存及繁衍之因素可總結如下:
1) 具飛行能力
2) 體型細小
3) 擁有外骨骼 (外殼)
4) 繁殖率高
5) 適應力強
6) 獨有變態過程
鱗片可分兩種:其一是含有色素反映本身顏色的鱗片,另一種是結構性鱗片,能將光線散射而展現出金屬般的光澤。翅上沒有鱗片或僅有微小毛狀鱗片的部分則呈透明。
為了吸引雌性,雄性一般較艷麗奪目,並會釋出含芳香氣味的外激素「費洛蒙」以吸引雌性。另一方面,由於雌蝶需負上生產下一代的重任,故體型較有和壯碩,以飛得更快更遠。雌性顏色一般暗淡,以減少在產卵時引起其他生物的注意。每當雌蝶被雄蝶的氣味所吸引,歷時可達數小時的求偶和交配過程便告展開。
雌蝶其後會憑其官能包括觸覺、視覺、嗅覺和味覺等去找尋合適的寄主植物產卵,把單一或聚集成叢的卵產於嫩葉或花蕾上。經孵化後破殼而出的幼蟲會把卵殼吃掉,作為首頓餐點。
幼蟲以寄主植物為食物,有些品種則吃蚜蟲和介殼蟲。由於它們擁有外殼,故需要蛻皮來配合日漸長大的身軀。經過多次蛻皮後,幼蟲便會他蛹。
在蛹期中,蛹內的組織會液化和重組,成蟲最後破繭而出,羽化成蝶,展開另一個生命循環。
來自大埔滘的蝴蝶
蝴蝶的英文 Butterfly 相信源自一種普遍的英國品種 - 歐洲鈎粉蝶 European Brimestone。Brimestone 是硫磺的舊稱,跟牠的黃色相近。既懂飛行又一身似牛油的澄黃,這種昆蟲順理成章地冠以 Butterfly 的名稱。
昆蟲於四億年前在地球出現,約二億六千萬年後方有蛾類的踪跡,而蝴蝶則要多七千萬年始現於世。
牠們成功生存及繁衍之因素可總結如下:
1) 具飛行能力
2) 體型細小
3) 擁有外骨骼 (外殼)
4) 繁殖率高
5) 適應力強
6) 獨有變態過程
鱗片可分兩種:其一是含有色素反映本身顏色的鱗片,另一種是結構性鱗片,能將光線散射而展現出金屬般的光澤。翅上沒有鱗片或僅有微小毛狀鱗片的部分則呈透明。
為了吸引雌性,雄性一般較艷麗奪目,並會釋出含芳香氣味的外激素「費洛蒙」以吸引雌性。另一方面,由於雌蝶需負上生產下一代的重任,故體型較有和壯碩,以飛得更快更遠。雌性顏色一般暗淡,以減少在產卵時引起其他生物的注意。每當雌蝶被雄蝶的氣味所吸引,歷時可達數小時的求偶和交配過程便告展開。
雌蝶其後會憑其官能包括觸覺、視覺、嗅覺和味覺等去找尋合適的寄主植物產卵,把單一或聚集成叢的卵產於嫩葉或花蕾上。經孵化後破殼而出的幼蟲會把卵殼吃掉,作為首頓餐點。
幼蟲以寄主植物為食物,有些品種則吃蚜蟲和介殼蟲。由於它們擁有外殼,故需要蛻皮來配合日漸長大的身軀。經過多次蛻皮後,幼蟲便會他蛹。
在蛹期中,蛹內的組織會液化和重組,成蟲最後破繭而出,羽化成蝶,展開另一個生命循環。
來自大埔滘的蝴蝶
蝴蝶如何避暑禦寒
避暑
蝴蝶是變溫動物,體溫容易隨氣溫而變化,為了飛翔,至少必須讓體溫維持在攝氏30度,但夏天飛翔時體溫容易超過45度,這是足以致命的高溫,必須想辦法把體溫降低才行。最容易做到的方法是飛到陰涼的地方,在此慢飛或歇息。例如黑鳳蝶等翅膀黑色的蝴蝶,夏天在大太陽底下飛翔一陣子後,就飛進樹林裡。
另一種對策是類似我們的流汗,利用氣化熱來降低體溫。夏天我們常會看到蝴蝶在積水處徘徊、吸水。牠們邊吸水邊從腹端排出水分,以水冷式循環法降低體溫,等到體溫充分降低後再飛到空中。通常昆蟲攝取的食物、水分,經過消化管消化,以糞便的形態從肛門排泄,時間長者4天,短者2個小時,但蝴蝶為了避暑邊吸水邊排水,如何變換消化管的機制,至今還是謎。
禦寒
至於蝴蝶的禦寒策略是曬太陽。在寒冷的冬天或初春,蝴蝶常在太陽曬得到的地方,與太陽呈直角的方位,展開翅膀或豎起翅膀,以求得最大的陽光吸收率,來取得熱能並升高體溫。而真正吸收熱能的部位是翅膀的基部。由於蝴蝶的翅膀又輕又薄,不易傳導熱能,因此翅膀基部背面或腹面大多是容易吸收太陽的黑色或深色。
來自昆蟲Q&A,Chapter 4 形形色色的昆蟲 P.136
蝴蝶是變溫動物,體溫容易隨氣溫而變化,為了飛翔,至少必須讓體溫維持在攝氏30度,但夏天飛翔時體溫容易超過45度,這是足以致命的高溫,必須想辦法把體溫降低才行。最容易做到的方法是飛到陰涼的地方,在此慢飛或歇息。例如黑鳳蝶等翅膀黑色的蝴蝶,夏天在大太陽底下飛翔一陣子後,就飛進樹林裡。
另一種對策是類似我們的流汗,利用氣化熱來降低體溫。夏天我們常會看到蝴蝶在積水處徘徊、吸水。牠們邊吸水邊從腹端排出水分,以水冷式循環法降低體溫,等到體溫充分降低後再飛到空中。通常昆蟲攝取的食物、水分,經過消化管消化,以糞便的形態從肛門排泄,時間長者4天,短者2個小時,但蝴蝶為了避暑邊吸水邊排水,如何變換消化管的機制,至今還是謎。
禦寒
至於蝴蝶的禦寒策略是曬太陽。在寒冷的冬天或初春,蝴蝶常在太陽曬得到的地方,與太陽呈直角的方位,展開翅膀或豎起翅膀,以求得最大的陽光吸收率,來取得熱能並升高體溫。而真正吸收熱能的部位是翅膀的基部。由於蝴蝶的翅膀又輕又薄,不易傳導熱能,因此翅膀基部背面或腹面大多是容易吸收太陽的黑色或深色。
來自昆蟲Q&A,Chapter 4 形形色色的昆蟲 P.136
訂閱:
文章 (Atom)